这个幽默的中国男人,比霍金更接近诺贝尔奖

白癜风能治好吗 http://baidianfeng.39.net/qzzt/bdfnzhm/

据披露的材料看,林语堂至少三次被诺贝尔文学奖提名,分别为年、年和年,只可惜和霍金一样,一次又一次地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。

但这丝毫不影响林语堂在世界文学的地位,他第一次让外国人知道,原来中国不是只有鸦片和小脚,我们还有孔子、老子、苏东坡以及伟大的生活智慧。

他说,“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去计较真与伪,得与失,名与利,贵与贱,富与贫,而是如何好好地快乐度日,并从中发现生活的诗意。”

林语堂是个有趣的矛盾体,他出生教会家庭,读的也是教会学校,拿了哈佛大学的硕士、莱比锡大学的博士,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。

却偏偏爱上了中国文化,他喜欢孔子,喜欢老子,喜欢苏东坡,还翻译过《东坡诗文选》、《浮生六记》,用一生的精力,写透了中国文化的智慧。

他讨厌西装,说领带是狗带,穿布鞋、穿中式长衫,却对西式烟斗欲罢不能。在国人面前飙纯正的英语,在洋人面前谈中国智慧,是传统的绅士,又有西洋的派头,非土非洋,亦中亦西。

西化学者嫌他洋得不彻底,中式学者又嫌他一副媚外相,两头不讨好,两头都在骂,他依旧我行我素,用他的话说:“两脚踏东西文化,一心评宇宙文章”。

朋友问他:“林语堂,你是谁?”他回答说:“我也不知道他是谁,只有上帝知道。”

不知道又如何呢?我是谁?我从哪里来?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,我要到哪里去?我要到快乐那里去。八十岁的时候,他写自传:“我只是一团矛盾而已,但是我以自我矛盾为乐。”

林语堂这一生,爱过三个女人。第一个叫橄榄,每个男人都有的暗恋对象,据说很美,可惜没擦出故事。

第二个叫陈锦端,升级版美女,会画画、会弹钢琴,文艺男做梦都流口水的对象,可惜家里太有钱,看不上林语堂。但想着肥水不留外人田,就把隔壁家的姑娘介绍给了林语堂。

林语堂不甘心,关在房子里哭,母亲提着灯笼来劝,越劝哭得越凶,最后他姐来了,对着他大骂:“你还想癞蛤蟆吃天鹅肉不成?”

林语堂无言以对,抹干眼泪,第二天就答应了这门亲事,算是包办,对像叫廖翠凤,林语堂唯一睡过的女人。

年,两人结婚,林语堂25岁,廖翠凤24岁,正当年纪。结婚后,两人一起出国求学。在轮船上,林语堂对妻子说:“咱们把婚书烧了吧?”

妻子觉得他脑子烧坏了:“为什么?”

林语堂:“其实这婚书没有什么作用,唯一的作用是离婚时才用得上,所以我把婚书烧掉,也就不用发挥它的这一作用了。”

背后的意思是,我不会和你离婚!婚书不见了,但爱永恒,林语堂没有食言。不但没有离婚,还把婚姻过成了经典,过成了教科书。

(年林语堂与夫人廖翠凤在波士顿)

在外面,林语堂是风度翩翩的教授、学者、作家;在家里,林语堂却是童心未泯的孩子,一大把年纪了,还藏起烟斗,像孩子喊妈妈那样喊老婆:“凤啊,我的烟斗不见了。”

廖翠凤只好放下手中活,一边找一边安慰:“堂啊,慢慢找,别着急。”找了半天,回头一看,林语堂在一旁默默地吸着烟斗,烟雾缭绕、悠然自得。

有时候,林语堂又学着廖翠凤的语气调侃她:“堂啊,你有眼屎”“堂啊,你的鼻毛要剪了”“堂啊,你的牙齿给香烟熏黑了”“堂啊,你今天下午要去理发了。”

廖翠凤只是会心一笑,从来不恼。林语堂说:“我好比一个气球,她是重重的坠头儿,若不是她拉着我,我还不知道要飞到哪儿去呢?”这辈子,廖翠凤拉得很紧。

要是廖翠凤真生气了,林语堂就捏她的鼻子,廖翠凤便立马笑了。林语堂知道,廖翠凤不喜欢别人说她胖,却喜欢别人赞美她尖挺的鼻子。

年1月9日,林语堂与廖翠凤结婚五十周年,这一天,林语堂把一枚金制胸针献给廖翠凤,上面刻了“金玉缘”三个字,还买了一个手镯,上面刻着若利著名的情诗:

“同心相牵挂,一缕情依依。岁月如梭逝,银丝鬓已稀。幽冥倘异路,仙府应凄凄。若欲开口笑,除非相见时。”

廖翠凤感动得泪流满面。

林语堂说:“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,看你怎样去欣赏它,又怎样去驾驶它”

无聊的人,能把生活变成度日;有趣的人,却能把生活绘成画面,如果说婚姻是吃饭,那有趣就是点心,点心越多,饭就越丰富,婚姻就越快乐。

(晚年的林语堂与廖翠凤)

林语堂有个外号:最会写文章的发明家。因为他家里摆着台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打印机,他自个发明的,还在美国注册了专利。

年,在他对女人发生兴趣的时候,也对打印机发生了兴趣,他买来了《机械手册》,又买来了打印机,在没有女人的深夜里,他就靠着拆解打印机捱过青春。

那时候,他暗暗发誓,等有钱了,一定要发明一台打印机。

年,林语堂已是著名作家,应赛珍珠的邀请去美国居住,靠着出色的英语以及精心熬制的鸡汤,狠狠地赚了笔资本主义的钱,几年内出了七八本英文畅销书。

林语堂终于有钱了,他雇来了技工,又雇来了工程师,把早就设计好的图纸,交给工厂打造,又亲自到唐人街请人排字铸模。

赚来的10万美元,就像打水漂一样,“嗖”的一下就没了,钱不够就找人借,借一个不够就借两个,还不够,借三个,借四个……

直到年,林语堂的情人——明快中文打印机终于造出来了。抚摸着他那宝贝疙瘩,比第一次拉老婆的手还紧张。

恰好有家打字公司对林语堂的情人有兴趣。会议厅里,十几位高级职员坐在下面,看着林语堂一层又一层地打开油布,露出他那崭新的疙瘩。

林语堂的女儿林太乙亲自示范,整个会议厅异常安静,只有林太乙“咔擦咔擦”敲打键盘的声音。敲完之后,林语堂屏住呼吸,等待反应:一秒,没反应;十秒,没反应;一分钟,还是没反应;再敲,还是没反应。

在家还好好的,一到这就犯迷糊,场面异常尴尬。倒腾了半天,还是没反应,林语堂只得尴尬地道歉,一声不响地把情人又装了回去,狼狈地走了。

一回到家,捣鼓一下,打印机又好了,但投入市场的机会是没戏了,林语堂顿感失望,除了老婆,这应该是他最得意的作品了。

消息一传到国内,小道消息就炸了,林语堂又发大财了,林语堂发明打印机在美国狂赚几百万,最后还是胡适出来辟谣,林语堂已经为打印机倾家荡产了。

毫无疑问,林语堂的打印机就是个赔钱货,从市场的角度看,是彻彻底底的失败。但若问林语堂,如果还有重新选择的机会,他还继续吗?

我想林语堂一定会说,会的!那是他的痴、他的爱、他的兴趣,他人生艺术中不可剥夺的一份,而且很重要,因为人必有痴,才有精彩,才有快乐。

林语堂说:“一点痴性,人人都有,或痴于一个女人,或痴于太空学,或痴于钓鱼。痴表示对一件事的专一,痴使人废寝忘食。人必有痴,而后有成。”

林语堂和鲁迅,曾是好基友,一起写文章、一起赚大钱、一起骂政府、也一起去逃亡。鲁迅称林语堂为“玉堂”,林语堂称鲁迅为“白象”。

年,因为骂政府骂得太过火,两个人都被通缉,鲁迅躲进了租借,林语堂逃到了厦门。到厦门后,林语堂做了厦门大学的文科主任,也没忘了把鲁迅请来做教授。

基友归基友,但吵架总会有。一次,林语堂与鲁迅、曹聚仁聚会,刚好有一群香港人用广东话谈得正欢,将林语堂撇在了一边。

林语堂不懂粤语,就与他们讲英语,一出口就把香港人给吓住了。鲁迅一听,沉下脸来:“你是什么东西!想借外国话来压我们自己的同胞吗?”

鲁迅这话很重,丝毫不给林语堂面子。林语堂先是一楞,随后打了个笑脸,没有还口。说句公道话,这肚量,非鲁迅能比。

在这之后,两人的关系越走越远,误会也越来越多。年,林语堂办《论语》,主张幽默、性灵,与鲁迅的思想相去甚远。

鲁迅总时不时地公开讽刺林语堂,把林语堂与臭名昭著的辜鸿铭、郑孝胥混为一谈,鄙夷之情可以想见。但至始至终,林语堂都是笑而不语。

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上,鲁迅来得晚,一看见座位上的林语堂夫妇,鲁迅二话不说,抬腿就走,场面极为尴尬。此后,林语堂远赴美国,终此一生,两人再没相见。

年10月19日,鲁迅因肺结核去世,4天后,林语堂写下了这样的文字:

“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,疏离者二次,其即其离,皆出自然,非吾与鲁迅有轾轩于其间也。吾始终敬鲁迅;鲁迅顾我,我喜其相知,鲁迅弃我,我亦无悔。”

如此心胸,也难怪林语堂人缘极好,总是高朋满座。许纪霖说,“他容得了天下,天下也容得了他。”这样的人,永远不会苦闷。

(林语堂与鲁迅)

旁人看来,林语堂是是发明家、是文学家、是翻译家、是语言学家……在自己看来,他却是个到异地探险的孩子。许纪霖说,“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当中,胡适最可敬,鲁迅最可佩,而最可爱的,非林语堂莫属。”

他对一切事物都很好奇,女人的衣裳、开罐头的起子、会写诗的海涅以及米老鼠唐老鸭,唯独讨厌康德的哲学,实在是无聊得难以忍受。

除了好奇,他还调皮。

小学作文课上,老师批他的文章“大蛇过田陌”,意思是词不达意。他立马怼了句:“小蚓度沙漠”,意思是,只要刻苦,就能成才。老师哑口无言。

还有一次,林语堂犯了错,被大人拖到了屋外,他不哭,也不滚,捡起石头就朝屋里扔,还振振有词:“你们不让和乐进来,石头就替和乐进来!”家人甚是头疼。

出名了,林语堂还是很调皮。年,他写了个剧本,叫《子见南子》,故事是,孔子去拜见卫灵公的爱妃南子,他的学生不同意,因为南子的名声很臭,不仅参与政治阴谋,而且行为放荡。

孔子说,南子的行为是她自己的事,我去见她,只不过按礼办事,再说了,她行为放荡,我们去见她,不正好可以说服她回复礼仪嘛。

孔子就去了,不仅没能说服孔子,反而被南子给征服了。南子不仅不是淫乱的荡妇,反而是充满活力和生命气息的美丽女子。

南子说:“我想饮食男女,就是人生的真义,就是生命之河水的活源。得着这河源滚滚不绝得灌溉,然后人生能畅茂向荣。”说得孔子无言以对。

听完南子的歌声后,孔子情不自禁,感慨道:“行年五十六,到今日才明白艺术与认识人生,是的,这才是真正的诗,真正的礼,真正的乐。”

把孔子写成幽默可爱的性情中人,也算是任性了一把。这回有却点玩大了,孔氏家族的后裔不满,他们觉得这是侮辱了孔子,联合上书,要求查办林语堂。最后是教育部长和检擦院长出面,才把事给压了下来。

到老了,林语堂还是玩性不改。

老婆烧了猪脚,他却用来教女儿如何用猪脚的粘性粘住嘴巴。甚至带着两个外孙恶作剧,把鞋子放到餐桌上,人却躲进了衣柜里,让外婆找了半天。

林语堂说:“我仍是一个孩子,睁圆眼睛,注视这极奇异的世界。”因为这份童心,他活得比别人快乐,比别人洒脱,能在平淡中发现乐趣,也能在无奇中创造欢快。

(林语堂夫妇与三个女儿)

林语堂的一生,并不风顺,年,他已经76岁,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:他最疼爱的长女林如斯自杀,把自己吊在了办公室的窗帘杆上,抱下来的时候已经断气,是抑郁症。

临死前,给父母留下遗书:“对不起,我实在活不下去了,我的心力耗尽了。我非常爱你们。”

林太太从此精神恍惚,自言自语:“我活着干什么?我活着干什么?”或者干脆不说话。次女林太乙问父亲:“人生什么意思?”

林语堂沉默了一段时间,缓缓地回答:“活着要快乐,要快乐地活下去。”

许纪霖说,林语堂的快乐,“不是没心没肺地活着,而只是乐天知命,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。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的死亡,都是自然的宿命,无可违拗,唯有平静地面对它。

就像庄子在妻子死了之后击盆而歌一样。中国知识分子的灵魂由儒道两色构成,既能坦然地面对死亡,也能快乐地享受人生。”

年3月26日,林语堂去世了,把该说的话都说了,把该做的事都做了,可以放心地去了,无牵无挂。

灵柩送到台北,蒋经国亲到机场迎灵,美国《纽约时报》第一版刊出了林语堂去世的消息,并详细地总结了他一生经历,以及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杰出贡献。如此待遇,中国人是绝无仅有的。

林语堂的一生,或许用他的原话最好概括:

“无论国家和个人生命,都会达到一个早秋精神弥漫的时期,翠绿夹着黄褐,悲哀夹着快乐,希望夹着追忆。到了生命的某一个时期,春日的纯真已成回忆,夏日的繁茂余音袅袅。

我们瞻望生命,问题不在于如何成长,而在于如何真诚度日,不在于平波拼搏奋斗,而在于享受仅余的宝贵光阴,不在于如何花费精力,而在于如何贮藏,等待眼前的冬天。

自觉已达到某一境地,安下心来,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。也自觉由有了某一种成就,比起往日的灿烂显得微不足道,却值得珍惜,宛如一座失去夏日光彩的秋林,能保持经久的风貌。”

他这一生,没有白活。

林语堂说:“人生幸福,无非四件事:一是睡在自家床上;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;三是听爱人讲情话;四是跟孩子做游戏。”

原来幸福很简单,也很容易,每个人都可以有,也每个人都能过,可世上却只有一个林语堂。世界从来没好过,也从来没坏过,就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智慧,把痛苦过成快乐,把生活过成艺术。

主要参考文献:

厉向君:《林语堂: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》

董大中:《鲁迅与林语堂》

林语堂:《林语堂自传》

许纪霖:《一个食草动物,不拯救世界、也不让世界管束自己》

◎本期编辑刀子

◎图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
◎本文由国馆原创,转载请注明




转载请注明:http://www.xiaoshidais.com/rhzz/11191.html